改革從體制外推動
感謝 Roy 的牽線,前一陣子有機會和台灣籃球內的 Thousand 和 Riley 碰面,加上 Fu 和余聊到 NBA/ABA 歷史中黑人權力推動的點點滴滴,讓我心裡充滿感觸。
要造成改變,最有效率最快的當然是進入體制內,直接改變遊戲規則,一條鞭的從上到下,過去是過去,明天是新的一天。
但事實上人類史上的改變,都是體制外的人民,一點一滴地推動,往前兩步又被反撲退後一步,在無限的失敗中堆疊前進的。 #bloodsweatandtear
我們都知道進階數據在過去20年革命性的改變了棒球和籃球運動。我們也知道,當初 Billy Bean 在奧克蘭運動家隊要推動數據革命時候遇到的阻力。Mike D’Antoni 對於 “打快” 的執著,跳投能不能贏總冠軍等討論。
回頭來看似理所當然,但若我們回顧 Mike D’Antoni 每次在季後賽失敗後所面臨的質疑與嘲諷,不難想像早期如果要把一個 “進階數據分析家” (advanced stats analyst) 加入教練團中,會面臨的信任問題與阻力。
甚至我們可以更大膽的說,要不是如 Kirk Goldsberry 等籃球圈外的 “數據專家” 把整個 NBA 的高階數據分析的那麼透徹,又透過簡單明瞭的資訊圖 (infograph) 讓籃球圈內的人無法否定這些數據的重要性,那高階數據專家要如此普遍的存在每支球隊當中的現況,都還有得等的。
就是因為有 Goldsberry 等 “圈外人” (當然後來他加入了馬刺團隊) 的努力,原本只是熱愛 NBA 數據的寫手 Phillip Owens 才能夠在今年夏天宣布他加入金塊擔任高階資料分析工作。
簡單來說,雖然很早就有 Darryl Morey 或 Hollinger 等人在體制內走在前面,但是真正讓高階數據普及化進入到每個球隊的團隊的力量,還是來自於體制外的推力。 #畢竟要普及化人才要夠多
當然,高階數據分析也有進入到台灣籃球,從大學,職業到國家隊。小人物上籃好朋友 Coach Riley 第一次在節目上的分享,就是他創立的數據分析系統,在台灣大學甲組籃球隊上的應用。如今他已經是台新職業隊的助理教練。而年紀輕輕的 Thousand 也透過他在Wakanda Play 1 Podcast節目上展現的籃球知識,進入到夢想家職業隊,以及今夏在國家隊上。#恭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