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後賽熱浪來襲啦!!
沒有比觀看季後賽更能夠反映當代籃球的演變了!
算算過去30年的籃球演變,我們可以大略分出幾個世代:
90年代初期的中鋒制霸
90年代中後的後衛側翼等背框單打
2000年湖人/馬刺裡外策應
2010年代小球戰術強調高節奏投射高效率進攻
2015年勇士向世界證明,只要投籃夠準,沒有強力條柱中鋒還是可以拿冠軍
在數據前輩 Kirk Goldsberry 強調三分球 (尤其是角落三分球) 的 "不公平優勢" 後,在2025球季我們見證了歷史上第一支三分進球為主的進攻體系球隊 (Boston)。
所謂的 "三分或上籃" 的進攻演變,也隨著進攻防守雙方陣容配置越來越多演變。過去 Mike D’Antoni 的一個擋人發動的 PnR 延伸進攻,在當今季後賽似乎只是各隊進攻的第一拍。更常看到的是如 Tony Allen "First Team All Defense" 等進攻缺乏型選手在季後賽嚴重被防守 “放空” 而迫使延長板凳時間。
然而,回溯當年擁有 Z-Bo 和 Marc Gasol 雙塔的灰熊,距離拉下勇士就差那麼一步。而去年的灰狼還真的擺出雙塔拉下冠軍熱門金塊。綜觀今年的奪冠熱門,波士頓有 Horford/KP, 騎士有Allen/Mobley, OKC 有Chet/IHart,甚至西區第二的火箭都有 Sengun/Adams。